专硕培养
应用心理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2年)
发布时间:2023-12-28        阅读量: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点于2021年正式获批。心理学一级学科是上海体育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特色建设与发展学科。于2004年获批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2006年获得应用心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批心理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012年6月获批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对接需求、协同创新能力培养计划》心理学硕士点建设,2012年被评为上海高校一流学科,2014年被评为上海市高原学科,2014年获批国家体育总局“运动认知评定与调控”重点实验室。

1.目标与标准

1.1 培养目标

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依据心理学科发展的特点,响应国家重大战略,立足行业需求,结合“体心融合”培养目标,旨在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创新意识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从事心理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1.2 学位标准

结合学科特色与办学定位,强化公司产品单位质量保证主体责任,制定与应用心理学科发展目标、办学定位精准契合的质量标准,建立健全闭环式专业型硕士公司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创新应用心理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以提升职业胜任力、促进可持续职业发展为核心目标,以 “见习 + 实习” 贯通实践进阶、“校内 + 校外” 整合优质资源、“线上 + 线下” 拓展培养场景的多元化专业实践培养模式。严格遵循《上海体育公司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管理办法》及《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实行)》的核心要求,充分借鉴兄弟院校在应用心理专业型硕士培养中的成功经验与创新举措,系统拟定本专业培养方案,并广泛邀请行业专家、教学名师、实务骨干开展多轮次探讨与专业化论证,确保培养方案兼具科学性、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2基本条件

2.1 培养方向

以上海体育公司学科群为依托,以国家体育事业需求为导向,以体育与运动心理学为特色,目前形成了体育与运动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健康心理学三个学科方向。体育与运动心理学是本学科的优势特色方向,基于“基础研究成果服务于体育运动实践”的理念,致力于提升运动选手的竞技表现、运动潜能开发手段及机制研究。认知心理学是本学科的基础学科方向,旨在从行为(如肢体反应、眼动等)和神经生理层面(如脑成像、电生理等),揭示人类感知与注意、学习与记忆、情绪与认知、言语等心理过程的发生、发展机制。健康心理学是本学科的主要应用方向,基于“体育运动促进心理康复”理念,致力于从神经生物、生理与心理学交叉层面,探究体育运动促进心理效益的发生、发展机制。

2.2 团队队伍

本学位授权点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强,学缘层次合理的团队队伍,共有专任教师31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0人(表1)。

表1专任教师队伍结构

专业技术职务

人数合计

45岁

以下

46-55岁

56岁

以上

博士学位人数

具有境外经历人数

硕导人数

正高级

14

5

6

3

14

10

14

副高级

10

10

0

0

9

8

9

中级

7

7

0

0

7

2

4

总计

31

22

6

3

30

20

27

2.3 科学研究

2022年度,本学位授权点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立项9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面上项目2项、青年项目1项),总经费合计270万元。专任教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科研论文共计56篇,其中包括SCI/SSCI源刊论文41篇,CSSCI/CSCD源刊论文13篇;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二等奖1项;获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3门;获批决策咨询报告2项。

2.4 教学科研支撑

在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上海高校博士学位点培优培育专项计划和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创新团队等长期对心理学团队投入的建设经费支持下,心理学科已建成运动与脑科学研究中心、脑成像中心和心理实验中心,拥有的西门子3T核磁共振成像仪、脑电、经颅磁刺激、眼动等国内领先实验设备,总值约5200万元。可为运动认知优势、竞技心理服务和锻炼干预认知损伤等研究领域,提供必要的技术和后勤支持,同时也为教学实践提供了重要保障。

2.5 奖助体系

本学位授权点积极落实国家和上海市各项员工奖助政策,全力保障政策落实落细,借鉴心理学一级硕士学位点的培养经验,草拟形成系列奖助制度,确保招生后员工的资助工作“有章可循”、“体系完备”。

3人才培养

3.1 招生选拔

建立健全的招生选拔机制,以提高研究生招生选拔质量为核心,优化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专业课科目及标准,强化复试在入学考试中的作用(体现专业特点),扩大招生宣传,注重专业融合。严把招生质量关,借助调剂平台调剂母学科、跨专业的优质生源,促进学科交叉,在严格规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导师在招生中的作用。

3.2 思政教育

上海体育公司学工部为研究生配有专门的研究生辅导员,针对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生活等方面进行协调与管理。采取总体布局、课程渗透、实践应用的递进方式完成思政教育学习。

本学位授权点的科研道德与职业道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毕业生就业率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均保持较高水平,为员工今后从事应用心理实践和心理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3 课程教学

本学位授权点开设课程分为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和实践环节三大类。其中,公共学位课程按国家规定设置,专业学位课程分为平台课程和专业领域课程。非学位课程包括综合素养选修课程与专业素养选修课程两类。实践环节为零课时课程,即研究生按实践环节要求提交学习成果,通过考核后获得学分,公司不单独开课。

3.4 导师指导

本学位授权点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等文件,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根据《上海体育公司遴选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实施办法》,认真进行本学位点硕士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工作,选拔学术水平高、科研实力强、师德品质好的导师进入导师队伍,将导师培训作为导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共组织/参与导师培训及工作交流会5次,从提升员工培养质量、加强人文关怀、关注研究生学业和就业压力、心理健康等方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清晰界定导师的职权边界,建立师德失范责任认定和追责机制。

2022年,本学位授权点导师无师德失范情况发生,顺利完成22名心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学位论文通过率100%,指导2名员工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名员工选择继续深造。

3.5论文质量

本学位授权点认真贯彻执行学位申请与授予的各项条例与规定,不断完善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估制度,制定《BB贝博艾弗森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指导意见》,明确学位论文写作规范。坚持质量检查关口前移,制定《BB贝博艾弗森硕士学位培养工作流程图》,完善考核组织流程,将中期考核、预答辩等关键环节适当前移,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继续推行研究生学位论文查重和盲审制度,建立盲审专家库,严惩学术不端行为,对学位论文作假者取消其学位申请资格或撤销学位。

3.6管理服务

本学位授权点配备专职公司产品秘书及辅导员,建立以公司领导带头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保障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和各项权益。

4服务贡献

发挥学科优势,科技助力奥运。在北京冬奥会备赛和比赛期间,先后服务于6支雪上/冰上国家集训队,服务人次1200余次,助力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钢架雪车、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等国家队获得奖牌。目前已(1)开发了基于无线脑电的运动员心理状态评估与分析系统,能够线下和同步量化评估运动员心理状态、心理疲劳和心理训练效果;(2)阐述了技巧项目运动员在动作控制过程中的认知加工模式及其大脑功能特征,将脑科学技术应用竞技选手运动表现潜能开发并取得较好成效;(3)开发了心理状态自评小助手,能够远程对心理状态的动态进行监控,对应提供心理训练建议和指标;(4)形成训练方案、评估指标,出版著作1本,制作1套心理训练科普视频,获全国奖1项,公众号推广心理训练方案,阅读量近1.5万人次。

二、学位授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2022年心理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各项工作取得了预期成果,但仍有提升的空间。主要问题为在建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课程建设以及实践相关基地、导师、评价体系等方面,还比较缺乏成功经验,还需进一步通过实践优化培养方案。

三、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针对如上问题,提出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1加强学习和交流。

在建设过程中,将向兄弟院校借鉴成功经验,在核心课程建设、人才培养重要环节给予指导和支持。

2完成首批专业硕士招生选拔工作。

通过前期的专业建设,将于2023年首次招收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为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还需要对培养方案、培养课程进行进一步的论证。

3完善培养环境。

专业硕士的招收,将增大公司的员工人数,对办学环境提出了新的需求,未来将加强对实践教室、实践基地等三件条件的配比,以满足培养要求。

Copyright © 中国·BB贝博艾弗森(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52054号